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cinnamic acid benzyl ester | 103-4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cinnamic acid benzyl ester
英文别名
Benzyl cinnamate;(E)-benzyl cinnamate;benzyl (E)-cinnamate;trans-benzyl cinnamate;benzyl trans-cinnamate;(E)-3-phenylacrylic acid benzyl ester;benzyl (E)-3-phenyl-2-propenoate;cinnamic acid benzyl ester;benzyl (E)-3-phenylprop-2-enoate
(E)-cinnamic acid benzyl ester化学式
CAS
103-41-3
化学式
C16H14O2
mdl
MFCD00004789
分子量
238.286
InChiKey
NGHOLYJTSCBCGC-VAWYXSN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4-37 °C (lit.)
  • 沸点:
    195-200 °C/5 mmHg (lit.)
  • 密度:
    1.11
  • 闪点:
    >230 °F
  • 溶解度:
    酒精:可溶(lit.)
  • LogP:
    4.18 at 23.7℃
  • 物理描述:
    White to pale yellow solid
  • 颜色/状态:
    WHITE TO PALE-YELLOW, FUSED, CRYSTALLINE SOLID
  • 气味:
    Sweet odor of balsam
  • 味道:
    HONEY-LIKE TASTE
  • 蒸汽压力:
    1 mm Hg @ 173.8 °C
  • 稳定性/保质期:
    MELTS AT ROOM TEMPERATURE TO YELLOWISH LIQUID
  • 保留指数:
    2134;2135;2135;2138;2141;2146;2096;2102.3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2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神经毒素 -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素
Neurotoxin - Other CNS neurotoxin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毒理性
  • 人类毒性摘录
... 对皮肤可能略有刺激性。它已被摄入甚至静脉注射而没有不良反应。/秘鲁香脂/
... MAY BE MILDLY IRRITATING TO THE SKIN. IT HAS BEEN INGESTED AND EVEN INJECTED IV WITHOUT ILL EFFECTS. /BALSAM PERU/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非人类毒性摘录
温和的皮肤刺激物。
Mild dermal irritant.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非人类毒性值
大鼠口服LD50为5.38克/千克
LD50 Rat oral 5.38 g/kg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安全说明:
    S22,S24/25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1639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3077
  • RTECS号:
    GD84000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1+P312,P302+P352,P304+P340,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SDS

SDS:6f5b42a2b88cf14f60f89ccae182128d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性状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具有类似苏合香膏香气,在室温下可融为黄色液体。

性质

不溶于水和乙二醇,但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相对密度(25℃):1.109-1.112;熔点34.7℃。该物质在乙醇中溶解良好。香气为辛香、花香、粉香、香膏香及甜香的香脂香气,带有淡甜膏香和苏合香气息,并伴有暖感与花香气息。味道具有辛香、花香、果香、香膏香以及蜜样风味。

用途

主要用于紫外线吸收剂,在防晒类和晒黑类化妆品中添加量通常低于5%。此外,还用于配制人造龙涎香、东方型香精作为定香剂,并应用于花香香精、东方型或幻想型香精以及食用香精(如樱桃、草莓、覆盆子及香膏香型)的调配。

含量分析

按照酯测定法(OT-18)中方法一进行测量,所取试样量为1.6g。计算中的当量因子(e)取值为119.1。

毒性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1.25 mg/kg (CE),LD50(半数致死剂量):大鼠经口5530 mg/kg。

使用限量

FEMA(mg/kg):软饮料1.4;冷饮2.5;糖果6.7;烘焙食品6.6;布丁类3.0~5.0;胶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及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 添加剂中文名称:肉桂酸苄酯
  •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食品
  • 添加剂功能:食品用香料
  •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符合GB 2760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和最大允许残留量
制法

以甲苯为带水剂,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由肉桂酸与苯甲醇反应而得。

化学性质

白色至微黄色闪光性结晶。呈甜香脂气和蜂蜜气味。约350℃时分解,凝固点34.5℃(偶尔在0℃可维持液态数小时),顺式熔点30℃,反式熔点35~36℃,沸点350℃或195℃[667Pa(5mmHg)]。易溶于乙醇和大多数非挥发性油,部分溶于挥发性油,不溶于甘油、丙二醇及水。天然品含于秘鲁香脂、吐鲁香脂等中。

用途

根据GB 2760--19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蜂蜜、梨、杏等型香精。还用于人造龙涎香的配制,在东方型香精中作为定香剂,也应用于皂用、化妆用及食品果实香精的调香原料。

生产方法

由肉桂酸钠与氯化苄反应而得;一般由苯甲醇与桂酸酯化而成。过量桂酸钠与氯化苄在水中共热至110~115℃,或在二乙胺存在下共热制得。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5530毫克/公斤;口服-豚鼠 LD50: 3760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

皮肤-兔子 500毫克 轻度刺激

爆炸物危险特性

有轻度过敏反应和皮肤刺激作用

可燃性危险特性

较易燃液体;受热分解产生刺激烟雾

储运特性

通风、低温干燥储存

灭火剂

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雾状水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cinnamic acid benzyl ester 在 AD-mix-α 、 甲基磺酰胺 作用下, 以 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0%的产率得到(2R,3S)-2,3-dihydroxy-3-phenylpropionic acid benz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基取代的氮丙啶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亲核开环反应:β取代色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衍生物的对映选择性合成。
    摘要:
    成功开发了β-苯基取代的半胱氨酸,色氨酸和丝氨酸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物。在这种方法中,关键的中间体,对映体纯的3-苯基氮丙啶-2-羧酸酯7,是通过采用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由α,β-不饱和酯1制备的。用4-甲氧基苄硫醇,吲哚和乙酸处理氮丙啶7,分别在C3位置的清洁S(N)2型开环中分别生成β-苯基取代的半胱氨酸,色氨酸和丝氨酸。该通用方法可用于合成多种β-取代的新氨基酸。
    DOI:
    10.1021/jo010860d
  • 作为产物:
    描述:
    benzyl 2-(2-nitrophenylthio)-3-phenylpropanoate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67%的产率得到(E)-cinnamic acid benz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邻硝基苯亚砜:轻度制备烯烃的有效前体
    摘要:
    发现邻硝基硝基苯亚砜是各种烯烃类型的有效合成前体。消除发生在甲苯和NaOAc中,生成取代的和末端的烯烃。由于邻硝基苯基亚磺酸副产物的同时沉淀,容易获得高纯度的烯烃产物。所述方法具有在温和的热解条件下制备不饱和化合物的实际应用。
    DOI:
    10.1021/jo902248z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Pd(0)-催化的丙烯酸苄酯的对映选择性 1,1-二芳基化的机理研究
    摘要:
    介绍了通过手性阴离子相转移 (CAPT) 过程促进的 Pd 催化的丙烯酸苄酯的对映选择性 1,1-二芳基化的机理研究。动力学分析、标记、竞争和非线性效应实验证实了假设的一般机制,并揭示了磷酸反离子在 CAPT 催化中的作用。正如预期的那样,发现磷酸盐参与了相转移步骤和立体诱导过程,但也参与了提供传统 Heck 副产品的非生产性反应。多变量相关性揭示了 CAPT 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影响了这种不需要的副产物的产生,以及导致对映选择性的弱相互作用。这种假定的相互作用包括 π 堆积和底物苄基部分和磷酸盐之间的 CH…O 静电吸引力。对反应立体确定步骤的计算密度泛函理论过渡结构的分析支持获得的多元模型。所提出的工作首次全面研究了 CAPT 和过渡金属催化的联合使用,为未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DOI:
    10.1021/jacs.7b069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olymer-Supported <i>O</i>-Benzyl and <i>O</i>-Allylisoureas:  Convenient Preparation and Use in Ester Synthesis from Carboxylic Acids
    作者:Stefano Crosignani、Peter D. White、Rene Steinauer、Bruno Linclau
    DOI:10.1021/ol0275062
    日期:2003.3.1
    copper(II)-catalyzed reaction of polymer-supported carbodiimid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lcohols. These polymer-supported reagents were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convert a series of carboxylic acids to methyl, benzyl, or allyl esters, in good yields. The products were obtained with high purity (>95% by NMR) after a simple resin filtration-solvent evaporation sequence.
    [反应:参见正文]通过铜(II)催化聚合物负载的碳二亚胺与相应醇的反应,制备了聚合物负载的O-甲基,O-苄基和O-烯丙基-异脲。这些聚合物负载的试剂已成功用于以高收率将一系列羧酸转化为甲基,苄基或烯丙基酯。在简单的树脂过滤-溶剂蒸发步骤后,获得具有高纯度(通过NMR> 95%)的产物。
  • [EN] ENCAPSULATES<br/>[FR] PRODUITS ENCAPSULÉS
    申请人:PROCTER & GAMBLE
    公开号:WO2013022949A1
    公开(公告)日:2013-02-14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encapsulates, compositions, products comprising such encapsulate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and using such encapsulates. Such encapsulates comprise a core comprising a perfume and a shell that encapsulates said core, such encapsulates may optionally comprise a parametric balancing agent, such shell comprising one or more azobenzene moieties.
    本申请涉及封装体、组合物、包含这种封装体的产品,以及制备和使用这种封装体的方法。这种封装体包括一个包含香水的核心和封装该核心的壳,这种封装体可以选择性地包含一个参数平衡剂,该壳包括一个或多个偶氮苯基团。
  • Oxidative alkoxycarbonylation of terminal alkenes with carbazates
    作者:Yu-Han Su、Zhao Wu、Shi-Kai Tian
    DOI:10.1039/c3cc42994f
    日期:——
    A range of terminal alkenes smoothly underwent palladium-catalyzed oxidative alkoxycarbonylation with carbazates under an oxygen atmosphere to afford structurally diverse α,β-unsaturated esters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with excellent regioselectivity and E selectivity.
    一系列末端烯烃在氧气氛围下顺利经历钯催化的氧化烷氧羰基化反应,与卡巴肼反应,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得到结构多样的α,β-不饱和酯,具有优异的区域选择性和E选择性。
  • Mizoroki–Heck Reaction of Unstrained Aryl Ketones via Ligand-Promoted C–C Bond Olefination
    作者:Mei-Ling Wang、Hui Xu、Han-Yuan Li、Biao Ma、Zhen-Yu Wang、Xing Wang、Hui-Xiong Dai
    DOI:10.1021/acs.orglett.1c00296
    日期:2021.3.19
    Mizoroki–Heck reaction of unstrained aryl ketone with acrylate/styrene is accomplished via palladium-catalyzed ligand-promoted C–C bond cleavage. Various (hetero)aryl ketones are compatible in the reaction, affording the alkene product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Fur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late-stage olefination of some drugs, natural products, and fragrance-derived aryl ketones demonstrate the synthetic utility
    未应变的芳基酮与丙烯酸酯/苯乙烯的Mizoroki-Heck反应是通过钯催化的配体促进的C-C键裂解实现的。各种(杂)芳基酮在反应中是相容的,从而以良好至优异的产率提供了烯烃产物。在某些药物,天然产物和香料衍生的芳基酮的后期烯烃聚合中的进一步应用证明了该方案的合成效用。通过采用酮作为导向基团和离去基团二者,1,2- bifunctionalization经由顺序实现邻-C-H的烷基化/本位-Heck烯。
  • 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C−C and C=C Bonds by Manganese Catalyzed Coupling of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作者:Xin Liu、Thomas Werner
    DOI:10.1002/adsc.202001209
    日期:2021.2.16
    manganese catalyzed coupling of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The selectivity in the coupling of primary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to form carbon‐carbon single (C−C) and carbon‐carbon double (C=C) bonds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ligands. In the conversion of more challenging secondary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the selectivity towards the formation of C−C vs. C=C bonds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锰与磷酰化物的锰催化偶联。伯醇与磷酰化物偶联形成碳碳单键(CC)和碳碳双键(C = C)的选择性可以通过配体控制。在更具挑战性的仲醇与磷酰化物的转化中,通过反应条件,即碱的量,可以控制形成CC与C = C键的选择性。偶联反应的范围和局限性通过21种醇和15种烷基化物的转化得到了彻底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与基于贵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的现有方法相比,本催化体系基于富含稀土的锰催化剂。该反应也可以在顺序的一锅法反应中进行,该反应在锰催化的C-C和C = C键形成后就地生成磷叶立德。机理研究表明,CC键是通过借位氢途径生成的,而C = C键的形成遵循无受体的脱氢偶联途径。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相关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