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 15248-39-2

中文名称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7-dimethoxyisoquinoline
英文别名
——
6,7-二甲氧基异喹啉化学式
CAS
15248-39-2
化学式
C11H11NO2
mdl
MFCD00666134
分子量
189.214
InChiKey
JAJVYESKUNMYP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92.0 to 96.0 °C
  • 沸点:
    158°C/0.9mmHg(lit.)
  • 密度:
    1.148±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可溶于DMSO(少许)、甲醇(少许)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1
  • 拓扑面积:
    31.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海关编码:
    2933499090
  • 储存条件:
    室温

SDS

SDS:2aa8f625459ff5d3f300c8d206aff2b6
查看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6,7-Dimethoxyisoquinolin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描述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百分比: >98.0%(GC)(T)
CAS编码: 15248-39-2
分子式: C11H11NO2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极淡的黄色-浅黄色
气味: 无资料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9. 理化特性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94°C
沸点/沸程 158 °C/0.1kPa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溶于: 甲醇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在 2,2,6,6-tetramethylpiperidinylmagnesium chloride lithium chloride complex 、 硫酸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64.0h, 生成 罂粟碱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烷氧基异喹啉的区域选择性直接环金属化 对苄基异喹啉型和氧磷卟啉生物碱采取不同的方法†
    摘要:
    甲氧基和苄氧基取代的异喹啉在C-1处用Knochel–Hauser碱进行区域选择性金属化,随后被芳族醛捕获,从而得到芳基(异喹啉-1-基)甲醇作为不同类型的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的不同合成的基础。在还原条件下邻溴代类似物的光化学环化反应得到氧磷卟啉生物碱。从适当的异喹啉分两步或三步获得了九种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和两种氧磷卟啉生物碱。
    DOI:
    10.1039/c5ob00926j
  • 作为产物:
    描述:
    (1R,2S)-2-((2,2-二甲氧基乙基)氨基)-1,2-双(3,4-二甲氧基苯基)乙醇 在 吡啶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二醇 为溶剂, 反应 3.5h, 生成 6,7-二甲氧基异喹啉
    参考文献:
    名称:
    捷径合成1-苄基-异喹啉的波美兰-弗里奇;短而有效的去甲古铜碱衍生物和罂粟碱的合成
    摘要:
    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Pomeranz-Fritsch合成1-苄基1,2-二氢异喹啉,避免了牛或异戊烷的困扰。这些中间体可以还原成它们的1,2,3,4-四氢同类物或芳香化得到异喹啉,这是通过合成一些降冰片碱衍生物4 – 7和罂粟碱8来证明的。
    DOI:
    10.1016/s0040-4039(00)74327-9
  • 作为试剂:
    描述:
    二碳酸二叔丁酯木榴油6,7-二甲氧基异喹啉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91%的产率得到1-tert-butoxycarbonyloxy-2-meth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Chemoselective O-tert-butoxycarbonylation of phenols using 6,7-dimethoxyisoquinoline as a novel organocatalyst
    摘要:
    The chemoselective O-tert-butoxycarbonylation of phenols using low levels (5-0.1 mol %) of 6,7-dimethoxyisoquinoline as a reusableorganocatalyst is described. (C) 2010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tetlet.2010.10.1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ransition-Metal-Free Acylation of Quinolines and Isoquinolines with Arylmethanols via Oxidative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Mehdi Adib、Rahim Pashazadeh、Saideh Rajai-Daryasarei、Roya Kabiri、Seyed Gohari
    DOI:10.1055/s-0035-1562135
    日期:——
    acylation of quinolines and isoquinolines is described by use of arylmethanols as the acylating agents through a C–C bond formation via an oxidative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CDC) strategy. This C-aroylation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e of K2S2O8 as oxidant and methyltrioctylammonium chloride (Aliquat 336) as a transfer agent in MeCN at 80 °C under transition-metal-free conditions.
    通过使用芳基甲醇作为酰化剂,通过氧化交叉脱氢偶联 (CDC) 策略形成 C-C 键,描述了喹啉和异喹啉的有效酰化。该 C-芳酰化反应是通过使用 K2S2O8 作为氧化剂和甲基三辛基氯化铵 (Aliquat 336) 作为转移剂在 80°C 下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在 MeCN 中进行的。
  • Heteroarylation of Ethers, Amides, and Alcohols with Light and O<sub>2</sub>
    作者:Manotosh Bhakat、Promita Biswas、Jayanta Dey、Joyram Guin
    DOI:10.1021/acs.orglett.1c02440
    日期:2021.9.3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the Cα-H heteroarylation of ethers, amides, and alcohols using air and light under mild conditions is described. The reaction is applicable to a wide spectrum of functional groups. The generation of C-radicals via photoinduced aerobic oxidation of ethers, amides, and alcohols is the key feature of the process. Control experiments suggest a radical pathway for the reaction
    描述了在温和条件下使用空气和光对醚、酰胺和醇进行 Cα - H 杂芳基化的有效方案。该反应适用于广泛的官能团。通过醚、酰胺和醇的光诱导有氧氧化产生 C-自由基是该过程的关键特征。对照实验表明该反应的自由基途径。
  • Synthesis of Indole-Dihydroisoquinoline Sulfonyl Ureas via Three-Component Reactions
    作者:Stuart Pearson、Shaun Fillery、Kristin Goldberg、Julie Demeritt、Jonathan Eden、Jonathan Finlayson、Anil Patel
    DOI:10.1055/s-0037-1610223
    日期:2018.12
    indoles in a 3-component reaction to generate a library of dihydroisoquinoline derivatives. Using a differential protecting group strategy, products could be further derivatised. Synthesis of isoquinoline starting materials using several different methods is also described. Isoquinolines activated with sulfamoyl chlorides were reacted with indoles in a 3-component reaction to generate a library of
    摘要 使氨磺酰氯活化的异喹啉在3组分反应中与吲哚反应,生成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文库。使用差异保护基团策略,可以进一步衍生产品。还描述了使用几种不同方法合成异喹啉原料。 使氨磺酰氯活化的异喹啉在3组分反应中与吲哚反应,生成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文库。使用差异保护基团策略,可以进一步衍生产品。还描述了使用几种不同方法合成异喹啉原料。
  • Aerobic Ruthenium-Catalyzed Oxidative Transformation of Secondary Amines to Imines
    作者:Shun-Ichi Murahashi、Yuriko Okano、Hideomi Sato、Takahiro Nakae、Naruyoshi Komiya
    DOI:10.1055/s-2007-984515
    日期:2007.7
    Aerobic, catalytic oxidation of secondary amines is -performed efficiently in the presence of a diruthenium complex -catalyst Ru 2 (OAc) 4 Cl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imines. The cata-lytic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 selectivity, activity, and -operational simplicity.
    在二钌络合物催化剂Ru 2 (OAc) 4 Cl 存在下,仲胺的有氧催化氧化有效地进行,得到相应的亚胺。该催化系统的特征在于其高选择性、活性和操作简单性。
  • Visible-Light-Mediated Photocatalytic Aerobic Dehydrogenation of N-heterocycles by Surface-Grafted TiO<sub>2</sub> and 4-amino-TEMPO
    作者:Narmina O. Balayeva、Nan Zheng、Ralf Dillert、Detlef W. Bahnemann
    DOI:10.1021/acscatal.9b03322
    日期:2019.12.6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Both the selectivity and the yield are further enhanced by grafting 0.1 wt % of Ni(II) ions onto the TiO2 surfac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basic reactant adsorbs at Lewis acid sites present at the TiO2 surface. 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is initiated by visible-light excitation of the resulting surface complex and a subsequent single-electron transfer from the excited N-heterocycle
    在此,介绍了在市售的产生相应杂芳烃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含O 2的悬浮液中N-杂环如四氢喹啉,四氢异喹啉和二氢吲哚的可见光诱导的脱氢。发现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氧基(4-氨基-TEMPO)显示出有益的作用,因为它增加了产率并改善了脱氢反应的选择性。通过将0.1重量%的Ni(II)离子接枝到TiO 2表面上,进一步提高了选择性和产率。提出碱性反应物吸附在TiO 2上存在的路易斯酸位点上表面。脱氢反应是通过可见光激发所得表面配合物并随后将单电子从受激N杂环通过TiO 2的导带转移到O 2引发的。Ni(II)离子可能充当TiO 2和O 2的导带之间的电子转移桥,而TEMPO衍生物被认为是参与生成的活性氧物种反应的选择性氧化还原介体。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cnm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